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較大沖擊,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帶來一定的影響。總體上看,影響是局部的、短期的、有限的,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的態勢不會改變。完成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目標任務,我們既有壓力、有風險,同時也有信心、有決心。”近日召開的月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,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司長徐必久明確表態。
確保疫情防控和污染防治“兩不誤”——這是非常時期環保工作的方向所在。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恰逢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階段,也是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,如何克服疫情影響、全力沖刺目標?攻堅戰階段性任務能完成嗎?
提前完成7項指標 優良天數達標仍有難度
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,重點在于大氣污染防治。根據國務院印發的《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》,經過3年努力,要大幅減少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。到2020年,PM2.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比2015年下降18%以上,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0%,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比2015年下降25%以上。
進入沖刺階段,治理進展如何?監測顯示,2019年,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(下稱“337城市”)的PM2.5平均濃度為36微克/立方米,其中157個城市的年均值為35微克/立方米,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第一階段目標值。但同時,全國仍有180個城市的PM2.5年均濃度未達標。徐必久透露,包括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污染排放總量在內的9項約束性指標,有7項已提前完成2020年目標任務,碳排放強度接近完成,優良天數比例達標仍面臨著較大風險和壓力。
記者查詢進一步獲悉,2018年、2019年,337城市優良天數比例分別為79.3%和82%;今年1月,該比例又重新降至69.5%。且在京津冀及周邊、汾渭平原等重點地區,優良天數比例反彈現象頻發。
“重污染天數是空氣質量有無改善的指標,優良天數則是空氣是否向好的參照,代表大氣污染防治的更高要求。”國家城市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應登解釋,以華北地區為例,“好天氣”多出現在非采暖季,一旦進入冬天,在沒有“天幫忙”的基礎上,優良天數難有明顯改善,進而影響全年表現。“說到底,還是因為產業結構、能源結構沒有根本性改變,達標才存在難度。”
污染反彈背后 燃煤、非電治理仍是重點
結合現狀,生態環境部執法局局長曹立平進一步表示,藍天保衛戰進入決勝期,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。一是重點區域的顆粒污染物仍處于高位,部分城市甚至不降反升;二是臭氧污染增長的趨勢非常明顯,在部分城市已超過PM2.5成為首要污染物。
談及“反彈”原因,多位專家直指燃煤污染。“今年春節以來,機動車和揚塵排放大幅減少,但重污染天氣依然頻發,主因之一就是采暖排放增加。”國家大氣攻關聯合中心相關專家表示。在此期間,對河北中南部、河南北部、山東西部等地的監測顯示,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比值明顯升高;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,民用散煤消耗量較節前增長約30-40%。“結果均表明燃煤排放所有增加。”
“考慮到2019年新增氣、電代煤500多萬戶,與去年春節相比,散煤排放量下降比例卻低于預期,僅下降20%左右。”上述專家稱。
彭應登表示,工業用煤同樣值得重視。“我們在華北多地督察發現,工業散煤對大氣污染影響較大。特別是一些‘小散亂污’企業,使用散煤現象突出,生產、加工及使用全過程均要加強控制。”
此外,移動源排放也是多個城市的主要污染源。國家大氣攻關聯合中心相關專家舉例,2017-2019年,北京5個空氣質量監測交通站點的二氧化氮年均濃度位居前列,比其他監測點位高出40%左右。“移動源排放已成為北京大氣污染的首要來源。柴油車氮氧化物和一次顆粒物排放高,而汽油車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放高,如何做好三項污染物協同減排,是其污染防治面臨的主要難題。”
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還稱,臭氧污染與現階段的交通、工業系統密切相關。“我們既有最先進的東西,最落后的東西也沒有完全淘汰,跨度非常大,面臨一個非常復雜的污染物體系。要實現PM2.5與臭氧協同控制,還需從交通、工業等非電領域挖掘潛力。”
向結構開刀 “地方版”行動計劃密集出臺
為統籌非常時期的污染防治工作,生態環境部于近期下發《關于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保工作的指導意見》,要求“集中力量打贏藍天保衛戰”。注重統籌PM2.5和臭氧協同防治、統籌秋冬季和春夏季、統籌重點地區和城市群地區,著力抓好清潔取暖散煤替代、鋼鐵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、“公轉鐵”等工程建設,加快推進工業窯爐、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,確保完成優良天數比例等約束性指標任務。
同時,《打贏藍天保衛戰2020年攻堅行動工作方案》正在制定。“今年將堅持聚焦京津冀周邊和汾渭平原重點區域39城市,同時拓展到蘇皖魯豫等非重點區域。繼續做好秋冬季重污染聯防聯控和應急響應,同時推進夏季時段的‘冬病夏治’和臭氧管控。實施重點行業與特色行業相結合,不僅緊盯鋼鐵、火電等重點行業,同時關注造成臭氧污染的石化等行業。”曹立平稱。
結合自身實際,河南、天津等多地也已發布“地方版”治理方案。以空氣質量排名相對落后的山西為例,“決戰目標”分為約束性指標和爭取性指標。除完成國家下達的考核任務,山西還將力爭實現11個設區市的排名前移,其中太原退出空氣質量后10名、臨汾退出全國倒數第一。“核心是向結構開刀,把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、實施散煤清潔化替代、推動運輸結構綠色化等作為決戰任務。”山西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稱。
“大氣污染防治就像治療慢性病,病因是長年積累導致,治病也如剝絲抽繭般需要耐心和毅力,歐美國家比我們用了更長的時間才取得顯著改善,沒有所謂‘特效藥’。就像一場疫情不會影響我們對國家經濟社會平穩持續發展的信心,幾次重污染也不會動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信心。”國家大氣攻關聯合中心相關專家強調。